【新时代·幸福美丽新边疆】
光明网讯(光明网 张璋 曾震宇 张瑜)盛夏时节,万物生长,山南雅砻河谷处处葱郁茂盛,眼之所及,尽是绿色。走进泽当镇金鲁社区,平坦宽敞的水泥路,整齐美观的太阳能路灯,风格独特的藏式小院,让人由衷感叹,“全国文明村”名不虚传!
航拍金鲁社区。光明网 张瑜摄生活“变变变” 从搬迁开始
金鲁社区的村民原本住在山上,二十一世纪初,“夏天苍蝇,冬天沙”还是金鲁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,吃水、出行、收入曾是家家户户无法回避的“三大难题”。
“住在山上时,喝的是泉水。”金鲁社区居委会主任白玛达杰告诉:“每家每户早上4、5点就得起来,赶着毛驴徒步两个小时到泉眼取水。”
最大的困难,在于山路难行。“出山只能坐拖拉机,路窄得只能过一辆车,还坑坑洼洼的。”金鲁社区村民强巴卓嘎告诉,她至今仍记得坐在拖拉机上颠来颠去的情形。由于交通不便,村民们每年仅在藏历新年、雅砻文化节等重要节庆时才到城镇里去看一看。
十星文明户强巴卓嘎的幸福生活。光明网 曾震宇摄村民们也很少外出务工。收入基本依靠农牧业生产,山里的农田面积小,牲畜耕作费时费力,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。
金鲁社区“两委”及各级领导看到了群众对搬迁的期待, 从2001年到2006年,社区下辖的三个小组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陆续搬出了大山。水塔建起来了,村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到干净的自来水;大面积农田被开垦平整,农户购买了农机具,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农畜耕种;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建起来了,大家拿着政府补贴告别了老旧危房;公交车通到村口,还可以在路边搭顺风车,强巴卓嘎大姐每周都要去城镇三、四趟……金鲁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,很多村民去城里务工,一些家庭还用余钱买了大车跑运输。2018年,金鲁社区人均收入达到14877元,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,大家脸上都笑开了花。
幸福美丽新乡村 从“我”做起
“全国文明村”的好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搬出大山后的两三年里,全新的生活环境并没能改善金鲁社区“牛羊遍地,垃圾漫天”的村情,“两委”班子下定决心制定规划治理环境。
严格落实门前卫生责任、门前绿化责任、门前整洁责任的门前“三包”;以十户为单位组建“双联户”进行打分评比;年底召开社区大会对“十星文明户”家庭进行表彰……金鲁社区不仅有效落实自治区的卫生评比政策,还通过增设“流动红旗”鼓励村民们提高打扫卫生的积极性。
金鲁社区整齐干净的街道。光明网 曾震宇摄强巴卓嘎家2015年就被评上了“十星文明户”,作为一家的当家主母,卓嘎非常关注家里的卫生情况。“窗帘这样的大物件一年要洗至少两次,随处摆放的物品几乎一有空就会擦。”卓嘎向介绍着自己的“获奖心得”。每月10日是村里约定俗成的“泽当清洁日”,村民们会一起清扫门前屋后的街道,强巴卓嘎几乎每天都会打扫自己家门口的小巷,这份荣誉实至名归。
同为“十星文明户”的顿珠,还肩负着“双联户”户长的责任,不仅要做好自家的卫生,还要管理责任片区。为了让村民们重视卫生清洁,双联户长和“两委”班子没少入户做工作。“环境治理,要先转变大家的思想。”泽当镇副镇长白玛旦增告诉。“现在好了大家都把搞好卫生当作家务事,再没有人像完成任务一样对待清洁工作了。”白玛旦增说。
“我们村,2009年以来,变化最大的就在于生态文明这一块!” 金鲁社区党支部书记拉巴多吉自豪地说。
村民脱贫党帮扶 “蝶变”路上一个都不能少
搬迁多年,金鲁社区的环境整治管理体系愈加完善,村民的环保理念也渐渐根深蒂固。如今,金鲁社区出资110多万建造奶牛集中圈养区,村民们“一层养牛、二层住人”的生活即将成为历史。
金鲁社区统一建造的奶牛集中圈养区。光明网 曾震宇摄村民们齐头并进过上了好日子,金鲁社区党总支功不可没。社区不仅定期开展党支部学习、小组学习提高党员的环卫意识,还选定每周五为“金鲁智慧日”,通过观看影片、政策宣讲等形式让群众们也加入到环保大军中来。
每月的“清洁日”,身为双联户长的顿珠次仁会带着十户人家一起打扫门前的街道卫生。“作为党员,我不仅要把自己家里打扫干净,还要告诉其他村民怎样做,让大家一起把我们的村子建设好。”顿珠次仁告诉。村里的贫困户家盖房时,顿珠所在支部的党员每个人出了200元,“大家一起好起来,我们都很开心。”顿珠说。
据介绍,金鲁社区党总支的三个支部分别对社区里3家重点贫困户进行了对口帮扶。“帮扶不仅体现在盖房子、子女上学这些经济费用上,还包括秋收时的一些农务和平日里坐在一起讲讲政策。”金鲁社区党支部书记拉巴多吉介绍说。
八月的金鲁,绿树成荫,麦浪翻滚。十年耕耘,终成典范。金鲁社区的人们,正在彻底告别贫困落后的日子,书写着新时代的新篇章。